“一念之后”邬伟个人作品展
2015.12.30 09:48 浏览:1884

“一念之后”邬伟个人作品展

2016-01-01 至 2016-01-08

城市:北京

地点: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美术馆

作品:共 8 幅

一个念想,看似极其微弱,但有时能横跨时空,影响人生未来。这样内在的念想,时常被忽略,只隐隐约约记得发生在外面的世界,但倘若向内观看,却可以将个人的时空通过念想给串联起来,而后才明白生活的状态多是自己的各种观念、概念、想法等念想而设定,时空的环境也因自己的想法和决定而重新塑造、置换、改变,而后消费人生,去获得另一个理想人生,前者被看轻,后者被看重,或许前者与后者都同样的难得。

2006年,正是这位年轻艺术学子初入门堂时,与自己约定十年,追问着艺术和人生若干问题,时间匆匆,这样的念想一转,就快十年。因此以“一念之后”为名,一念为过去,之后为现在,即过去的未来。过去不知未来事,现在可知过去事,也可以回答过去的诸多疑问。这一时空对话,是整个展览的核心,时空对话虽然是单向的,但对于未来,却又是过去的必要存在,未来的也会同样解答现在的疑惑,至最后,这样的人生体验或许离每个个体的人生存在的原由会更为明白一些。

“一念之后”是一个个人人生经验范畴中的作品展,也是一个向内观看的作品展和与时空对话的展览,是对现在、未来的自己,人的情绪、自我存在、念想和人生的细微感知和反复体验,从而试图来思考追求人生存在的原因和意义。艺术对于他来说,并不仅仅是一个反应社会现实的媒介,也并非追求获得别人认可新的艺术风格和艺术形式,而是更多的对人生、情绪、念想、时空的深入体验。人有快乐、幸福、忧郁、浪漫、孤独、死寂、乃至情绪的空无、记忆的怀疑等多种状态的人生体验,并且在一生中反复交替,但多是深陷其中,少有人去认真体验和感受,并以作品的方式呈现。而他以艺术家的角色去介入,所以才对自己的人生情绪和经验更为用心和认真,成为他创作作品的基础和素材。其06年本科至今,如《吻的形态》、《肖像组合》、《存在》、《舞蹈•青春》、《拉卜楞寺》等四十余幅作品,也是基于这一理念,探索和创作而成。

若人有意或无意的以某种情绪和念想作为生活的目标和状态去生活,随之而来的可能是被情绪和念想所卷入,与之而来的生活环境而重新塑造、改变,并与之相适应,如有人越活越偏激,有人越活越抑郁,有人越活越快乐、幸福等等。这种个人人生的深层次体验和细致的体验,除了参禅,恐怕也就是艺术了。正因为艺术,当认真体验过多种情绪以及带来的生活状态后,如果做不到完全消除情绪,不被其扰,相比忧郁、压力、痛苦、悲伤等等,那他会更愿意朝着平静、优美、和谐的方向去行走。的确,人生来偶然,悲剧虽然容易共鸣、感动和被其欣赏,但喜剧的人生却更为优雅自在。

最后,仅代表他借此展览特别感谢其导师古棕先生,以及引领他走入艺术的殿堂的诸位老师朋友家人。庆幸得导师和诸位老师朋友家人的帮助,有以此展览回答过去!

展览前言

善待就是爱的意思,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善待一草一木也是善待人类自己!很早就想到用善待两个字作邬伟画展的主题,因为从2006年9月给他们班上课开始近距离接触他就有这个感受。他是用善待两个字对待同学老师,对待同学的父母和姐妹,同样也是善待两个对待绘画和绘画中的主角。学习艺术真的需要爱这个世界。用爱心对待每幅作品中绘画和绘画中的主角,学习艺术真的需要爱这个世界,用爱心对待每幅作品中描绘的人和物,我们从邬伟的画中可以觉察到这颗爱世界的心。我与他相识有九年之久,每个事情的处理,每幅作品的绘制,每个朋友的离别都能感受到他的爱心。

今天他的绘画作品就要和大众见面了,我相信大家可以从他的作品中见到爱和善待别人与善待自己的高洁之境。说心里话我在他身上也学到了这样一个善待别人与善待这个世界的心境。我们朋友中间有这样的人是我们的福气,他能给我们安静,也能给我们享受文化的人性。邬伟确实做了许多牺牲,但他把自己的牺牲放在别人幸福之后是他的高贵之处,我很早就发现他的这一优处。经过许多时间,在他即将毕业时还是要强调一下他的优点,我祝愿他的个人画展圆满成功,也祝愿他的人生之路越来越好!

美术与设计系

古棕

2015.11.19

更多作品部分展览作品
《希望我如此平静》 邬伟 110x120cm 2014年

《希望我如此平静》 邬伟 110x120cm 2014年

《舞蹈前奏》 邬伟 60x70cm 2015年

《舞蹈前奏》 邬伟 60x70cm 2015年

《吻》 邬伟 50x60cm 2009年

《吻》 邬伟 50x60cm 2009年

《屏山风景》 邬伟 30x40cm 2014年

《屏山风景》 邬伟 30x40cm 2014年